No.1
《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》
No.2
《未来学校:重新定义教育》
作者:朱永新
出版社:中信出版集团
《未来学校:重新定义教育》,是朱永新几十年来从事教育研究的成果,不仅涉及基础教育,也涉及学前教育、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;不仅涉及学校教育,也涉及家庭教育、社会教育、终身教育。从教育内容到教育方法,从教师队伍到评价体系,朱永新在这本书中全部进行了预测和重构。
No.3
《了不起的我》
作者: 陈海贤
出版社: 台海出版社
如何养成一个新习惯?
如何让心智变得更成熟?
如何拥有高质量的关系?
如何走出人生的艰难时刻?
不同的人生阶段,有什么不同的使命?
……
破解这些难题,心理学能够提供很多有用的线索。
陈海贤博士把自己13年心理咨询的经验和思考,结合多个心理学流派的理论,从行为、思维、关系、瓶颈期和人生地图这5个层面出发,给你一套实现人生突破的系统方法。
书里不打鸡血,不灌鸡汤,而是提供一系列改变与发展的实用工具,直击人生的种种问题。帮你创造更满意的人生,成就了不起的自己。
No.4
《沈从文的前半生》
作者:张新颖
出版社: 上海三联书店
本书是沈从文前半生(1902-1948)传记,是《沈从文的后半生》的兄弟篇,讲述在中国历史变动的1902-1948年间,沈从文生命发展的不同阶段。书中叙述他的辗转流荡,”传奇”与平常,”人格放光”与精神痛苦。他与时代密切相连却持续强韧地保持紧张的”对话”--这是一个人自己的故事,也是牵涉各种社会关系,承载文学、思想与感情的重量,交织进现代中国的故事。从沈从文的成长、哀乐与创作脉络中,也可窥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氛围,当时的文人生存状态。
No.5
《哲学·科学·常识》
作者:陈嘉映
出版社: 中信出版社
本书即不是一个开端,更不是一个结论。它只是作者在困惑中的一些片断思考,为了付印多多少少按一个主题组织起来。这个主题是关系和科学的关系,以及两者各自和常识或曰自然理解的关系。沿着这条主思路,上篇先粗略回顾了哲学方式的整体解释到科学方式的转变。下篇分专题讨论实证科学对经验的关系,科学概念的特征,科学的数学性质,预测、假说和实在问题。最后一章集中讨论常识、科学、哲学三者的关系,有点儿像个小结。
本书大量借用了科学哲学的研究成果,但它并不是一本科学哲学方面的论著,对科学的内部理论结构无所发明。作者关心的是哲学的命运,或者,思想的命运。
本书是两部中的前一部,后一部正在写作之中,从还原论展开对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性质的探讨,结之以对道理和真理的思考。
本书很多章节曾陆续发表,这些章节在纳入本书的时候都做了大量修订。
No.6
《人类的明天》
出版社: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
No.7
No.8
《规模》
出版社: 中信出版社
No.9
《情感勒索》
出版社: 江苏人民出版社
情感勒索就是以爱的名义要挟对方顺从自己的想法做事,它只会让我们的关系崩坏。本书以丰富的案例剖析情感勒索的种种表现,提出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,帮助读者摆脱情感勒索,学会施爱和被爱,远离施害和被害,理解和化解自己遇到的情感关系问题。这本书有助于读者发现自己的病症,加以治疗或免疫,从而更好地处理亲密关系,包括改善人际交往的能力。
No.10
《认知天性》
出版社: 中信出版社
这本书是11位认知心理学家10年的科研心血。以罗迪格教授为主要负责人的团队在项目上投入了10年时间, 首次提出人类认知规律和学习之间的紧密联系,透彻解读人类普遍的学习过程规律。根据脑神经科学研究成果,推导出的最有利于大脑的简单学习法则。
版权所有 ©2021 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蜀ICP备19039273号-1 违法信息举报电话:0832-5908811 学校地址:四川省隆昌市古湖街道人民中路六段368号 邮编:642150 |